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2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496篇
基础科学   615篇
  716篇
综合类   2353篇
农作物   381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560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44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01.
Intercropping of corn with legumes is an alternative to corn monocropping and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for example, lower levels of inputs, lower costs of production and better silage quality than the monocrop system.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wo sites in 1993 and 1994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eding date (simultaneous with corn or 3 weeks later) and number of rows of large‐seeded legumes (one or two) seeded between the corn rows. The intercrop plots received 90 kg ha?1 less nitrogen fertilizer than the monocrop plots, which received 180 kg ha?1. Silage yields were sometimes decreased by the simultaneous seeding of corn and large‐seeded legumes. Protein content and concentration were not affected by most treatments and provided reasonable quality silage, despite a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used.  相似文献   
102.
膜下调亏滴灌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大田膜下调亏滴灌试验,测定了制种玉米叶面积指数、耗水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拔节—抽穗期缺水抑制了叶面积的生长,对产量负面影响极为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灌浆—成熟期缺水对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影响甚微,而水分生产效率却显著提高,通过建立产量与叶面积指数以及叶面积指数与日耗水强度模型,提出了在抽穗期充分供水,苗期和成熟期减小供水、保持适度的水分亏缺的制种玉米节水高产水分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03.
Maize hybrids which produce more leaves above the ear, with leaf area indices similar to conventional hybrids, which require fewer corn heat units to flowering and maturity, and tolerate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ies, should be better adapted for production in short season areas than currently available hybrids. Leafy reduced-stature maize hybrids, which have only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have traits which address these criteri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 densities (50 000, 100 000, 150 000, and 200 000 plants.ha−1) on the vegetative growth of one leafy reduced-stature (LRS), one non-leafy reduced-stature (NLRS), and two conventional control hybrids (Pioneer 3979, < 2500 CHU, and Pioneer 3902, 2600–2700 CHU) at two location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population densities for leaf number above the ear; however leaf area index increased as population density increased for all hybrids. The LRS hybrid had a greater average leaf number above the ear (2.7 and 2.0 more leaves than NLRS and the control hybrids,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the leaf area index value of LRS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e NLRS and similar to the conventional hybrids, but LRS matured substantially before the conventional hybrids. The LRS hybrid required fewer corn heat units to reach flowering and maturity and had more time for grain filling than the conventional hybrids. Therefore, LRS hybrids show promise for production in short season areas where maize cultivation is not economical due to shortness of 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104.
聂德超  张卓  赵琛  李艳玲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2):4488-4496
玉米秸秆是作物残余物中最丰富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之一,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氢键及其他化学键、分子键结合而成,是具有复杂聚合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动物饲料的可利用率较低。蒸汽爆破即汽爆,是应用蒸汽弹射原理实现爆炸过程中对生物质预处理的技术。将蒸汽爆破技术应用于玉米秸秆处理,可高效分离纤维素,对玉米秸秆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程度。作者介绍了蒸汽爆破工艺原理与参数,综述了蒸汽爆破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结构、化学成分和酶解产糖的影响,以及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蒸汽爆破可使蒸汽分子渗入植物组织,经过瞬时释放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作用于生物质组织细胞层间,达到原料分解的目的;蒸汽爆破可改变玉米秸秆的纤维结构,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含量(随着蒸汽爆破的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物料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纤维素含量升高);蒸汽爆破可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酶解产糖率,随着蒸汽爆破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玉米秸秆体外培养酶解还原糖产量增加;蒸汽爆破可使玉米秸秆的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可提高反刍动物对玉米秸秆的消化利用率,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的纤维素,提高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蒸汽爆破通过破坏玉米秸秆的表面结构,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在玉米秸秆上的附着,从而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综上,蒸汽爆破技术处理玉米秸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5.
 ‘粤甜20号’是以自交系‘XWY’为母本、‘TT5-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玉米新品种。平均鲜果穗产量为16 255.5 ~ 16 377 kg · hm-2,穗长18.3 ~ 21.6 cm,单苞鲜质量356.5 g,穗粗5.0 cm,籽粒可溶性糖含量30.54% ~ 31.81%,籽粒果皮厚度64.42 ~ 69.31 µm,适口性好,外观商品性佳,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06.
白腐菌降解玉米秸秆条件的优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白腐菌对木质素的独特降解能力和玉米秸秆在制取燃料乙醇方面的应用,对白腐菌降解玉米秸秆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出较好的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玉米秸秆为5g,酒石酸铵为1 g/L,pH值为4.5,微量元素的体积为15mL, VB1的质量为100ug, 吐温80的质量浓度为0.01%,最佳诱导剂是二甲苯胺,表面活性剂是吐温80,最佳通气状况是用4层纱布封口.  相似文献   
107.
为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及提高玉米剥皮效率,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玉米剥皮机。该机剥皮机构由压送器和剥皮辊组成。试验表明:剥皮部件宜选用铸铁辊和橡胶辊组合且槽型排列的剥皮辊;剥皮效果与高度差H值的大小有关,H的取值范嗣应在使玉米穗重心处在两剥皮辊水平中心距的中点附近,以提高剥净率;剥皮辊的最佳工作参数为直径D=72mm、长度,Lb=1075mm、转速n=320r/min、速度v=1.21m/s、倾角θ=10°;选用可调弹簧压板式压送器,其弹簧压紧力为15-25Pa;该机剥净率为80%-95%、破碎率低于1%、损失率低于2%,具有生产效率高、能量消耗低、结构合理简单、维护和操作方便等优点,能够较好地满足玉米剥皮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8.
玉米籽粒的特征选择算法——基于支持向量机与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于数字图像的玉米品种自动识别的研究中,寻找对识别贡献大的新特征项,对玉米品种识别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把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相结合,设计了具体的基于支持向量机和遗传算法的玉米籽粒特征选择算法,利用这种算法优选提取出的玉米籽粒特征,从玉米籽粒的胚部和冠部的颜色特征与形状特征中找出了对玉米品种识别贡献较大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9.
甜玉米为具有果蔬和谷物特征的新型农作物,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甜玉米含淀粉合成缺陷基因,糖类在胚乳中大量积累,是鲜食玉米主要类型之一。根据缺陷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等类型,不同类型间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差异较大。甜度、爽脆度、果皮厚度、风味等是甜玉米的主要食用品质特性,这些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其遗传研究及育种改良应用均面临很大挑战。目前,甜玉米品质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者对甜玉米食味品质(含糖量、果皮厚度等)和营养品质(维生素、矿物元素、蛋白含量等)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鉴定和分析,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表型变异、遗传力、QTL 位点、候选基因等层面。这些研究的开展为甜玉米营养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分子基础。对甜玉米品质相关(包括甜玉米形成的遗传基础、维生素 E、果皮厚度、锌含量、玉米黄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甜玉米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为甜玉米品质改良和优质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为选育抗倒伏玉米品种,挖掘甜玉米茎秆强度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以甜玉米组合T49×T56的F2为作图群体,通过测定F2:3家系的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抗压强度和茎秆弯折性能3个性状进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表明,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53个SSR标记位点,覆盖玉米基因组1 199.1 cM,平均图距7.83 cM。3个性状共检测到10个QTL,其中与茎秆穿刺强度相关的2个QTL位于第3、7染色体上,解释11.81%和22.15%的表型变异,与茎秆抗压强度相关的4个QTL位于第1、3、7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68%~33.26%的表型变异,与茎秆弯折性能相关的4个QTL位于第3、6、8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55%~18.58%的表型变异。第7染色体检测到1个同时控制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秆抗压强度2个性状的QTL,位于umc1015~umc1987标记区间,分别可解释11.81%和33.26%的表型变异,第3染色体检测到1个同时控制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抗压强度、茎秆弯折性能3个性状的QTL,位于umc1400~dupssr23标记区间,分别可解释22.15%、13.27%和18.58%的表型变异。3个茎秆强度性状共同检测到的主效QTL,可在育种实践中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倒伏玉米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